首页 HOME
概况 ABOUT
案例 PROJECT
新闻 NEWS
联系 CONTACT
11
2021-Oct
仰韶文化与华夏文明——从农业起源到城市革命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一支重要考古学文化,在中国史前社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之中孕育了诸多华夏文明的核心基因,仰韶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发生、发展和繁荣壮大的过程也正是华夏民族从“农业起源”到“城市革命”的早期文明化进程。因此,对仰韶文化的深入研究是我们探寻华夏民族起源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关键。
07
2021-Oct
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河北省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处,有个普通的小山村,叫杨家沟。这里有着典型的陕北窑洞风格,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历史悠久、民风淳厚。
30
2021-Sep
杨家沟革命旧址:追忆革命历史 赓续红色血脉
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处,有个普通的小山村,叫杨家沟。这里有着典型的陕北窑洞风格,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历史悠久、民风淳厚。
28
2021-Sep
银首人俑铜灯折射出的中山国倡优文化
距今2200多年前,在今天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曾经存在过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鲜虞族建立的千乘小国,在列国争雄的战国时期,它曾是战国八强之一,它骁勇善战、纵横捭阖,善于利用矛盾擢取利益,制衡各国力量,在周围众多列强大国的夹缝中艰难而顽强地生存了210余年,数代人历经坎坷、筚路蓝缕、三灭三起,励精图治之下日益壮大起来,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这就是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却可与战国七雄并称千乘之国的中山国。
13
2021-Sep
中国考古百年|带你回顾半坡遗址的发掘
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将陕西列为开展考古工作的重点区域。1951年初春,苏秉琦先生带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调查发掘团来陕西进行考古调查,石兴邦先生为成员之一。调查团主要在西安南郊丰镐一带进行调查和试掘,在工作结束前曾到西安东郊做了短期的调查工作。
07
2021-Sep
薛国故城出土青铜器中的夷夏融合元素
薛国,是夏商周三代时期,存世长达1500余年的一个东方诸侯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城南。1978年10月至12月,济宁地区文物组组成薛国故城调查队, 对薛国故城进行了勘查,测绘出城址平面图,并在2号墓地发掘出周代墓葬9座,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大量珍贵文物。这批文物主要藏于济宁市博物馆和滕州市博物馆。
31
2021-Aug
红外技术在文物科学保护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是文物科学保护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中红外技术因其非接触、非破坏、高效率、适用性广、安全性好等诸多优势而得到普遍应用。在简要介绍红外技术相关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红外摄影、红外光谱和红外热成像应用于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发现不同技术在表征文物影像特征、内部结构以及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各有成效。红外技术能够挖掘各种类型文物的价值、工艺、病害和修复历史等隐藏信息,为其科学认知和保护提供定性甚至定量参考依据,因此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3
2021-Aug
从虢国墓地出土发饰看西周发饰的佩戴使用
发饰也可称为头饰,是用来装饰头发和头部,或是对固定头发及束发的各类饰品的统称。中国古代无论男女都要将头发用发带或发笄束起,盘成不同的发髻,这种方式称为绾发。绾是盘绕和系结的意思,女子会在头发上插一些装饰品,男子则必须戴冠帽或者头巾。与其他随身佩戴的饰品相比,发饰的位置更加突出,装饰效果也更为明显。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饰也是最能体现东方女子摇曳柔美和古典神韵的点缀。不同时期的发饰不仅称谓不同,种类复杂,材质也纷繁多样。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笄、簪、钗、梳、篦、发箍等种类名称,有竹、木、金、银、玉
146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div>
About us
Service content
Display case
Information sharing
Contact us
相关链接:
金大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
文博时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北木石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冀ICP备17017075号
0311-85093833 87168671
0311-85093730
石家庄市高新区长江大道9号筑业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