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实践初探

2023-02-27 10:22:41

文章来源:策展时代微信公众号

       内容提要:展览是现代博物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特定场域的展陈空间承载着各类视觉信息,色彩是其中最为直接、强烈的视觉因素。色彩不单只是一种颜色,还包含着情绪、符号、意象等。在展览中,设计师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试图建立物与物、人与物的链接,促使展品的阐释更加深入、观众的观展体验有所提升。本文主要以南京博物院展览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实践为例,尝试从设计学、心理学、符号学等角度探讨色彩运用内在意义,聚焦对展览设计的思考,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博物馆 展览设计 色彩运用 设计法则

       在一般概念中,身体通过五官对外界的感知获取讯息,视觉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常被视为第一知觉。在各种视觉因素中,色彩又是最为直接、强烈的。在现代科技的协助下,即使是先天视障人士,脑部在受到电流刺激时也能感受到色彩。色彩信息通过脑电波进入大脑,与其他感觉讯息交织,构成人类与外界沟通的桥梁[1]。在博物馆展览设计中,色彩通常是最主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它对展厅的氛围、思想的表达、情绪的传递、观展的体验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色彩的运用在展览设计中占据着关键位置。




为何:色彩应用的重要性

与色彩的象征意义

(一)色彩应用的重要性

       1. 强化空间营造

       氛围在实体空间语境下,观众进入展厅,首先感受到的是色彩。色彩不仅仅只是看到的色调,还包含着冷暖、强弱、情绪、意象等复杂的层面。如浅色有后退感使得空间变大,深色有前进感使得氛围压抑;冷暖色带给人们相应的感觉,如宜家的灯具多数使用暖光源,营造温暖的氛围;战争主题常使用黑色代表残酷、白色象征和平、鲜艳的红色则有流血牺牲的寓意、草木的绿色或天空的蓝色则有希冀的意味……设计者可根据展览的具体主题、实际展品与空间,灵活地运用色彩,强化空间感,营造恰当的观展氛围。

       2. 凸显主题烘托展品

       凸显主题烘托展品是色彩运用在展览中最为主要的目的之一。如在“金色阿富汗展”[2]中,为了凸显金器的光辉,其展示背景选用了富丽的宝蓝色绒布,在灯光的映衬下,深色背景使得展品更加夺目。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许多线上展览、虚拟展厅中,展品少了灯光和空间的衬托,色彩设计更是凸显主题、烘托展品的重要一环。

       3. 激发情感共轭

       色彩的经验或记忆常常储存于观众的脑海中,美国博物馆学者妮娜·莱文特(Nina Levent)和哈佛大学药学院神经学教授阿尔瓦罗·帕斯夸尔-利昂(Alvaro Pascual-Leone) 合著的《多感知博物馆》(The Multisensory Museum)一书,反复提到观众感知经验与情感记忆的密切关联[3]。色彩能激发观众的联想力,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轭。一方面,有基于各文化背景下的特定颜色,如“传统色”,在中国代表喜庆吉祥的红色、日本江户时期平民阶层所用的茶色等;也有特别指代的色彩,如北京故宫红、俄罗斯冬宫蓝等。另一方面,观众又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如最喜欢的颜色、童年时期的玩具颜色、幸运色等……各种色彩作为特殊的载体,使得人们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从而在展览中实现跨越时空局限性的情感互通。

(二)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醒目的部分,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4]。基于不同观众的文化背景或个人经验,颜色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联想,传达独有的讯息。每一位观众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密码”,甚至有研究表明,部分人可以对声音进行“色彩标记”,每一个音符有相应的“音符色彩”。色彩的指代与象征意义,在明清的时代背景下尤为明显,皇家十分重视颜色的使用所代表的权威,这是一种不可逾越的礼制。六百年故宫宫墙的朱红色,早已成为权力的象征色彩;藏书楼文渊阁是故宫里唯一以黑、绿色为主色的建筑,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清代内府对书籍封面、书函、书套等所选用的色彩,虽未有明确的文字规定,但实际上形成了一套崇黄贵红的色彩体系,黄色、红色多用于御览图书、法令、时宪,以彰显尊贵与权威(图1);蓝绿色多用于儒家经典及集部、子部诸书,该体系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思想及上古时期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相关[5]。

微信截图_20230227103403.jpg

图1 清内府刻书的装帧色彩

       以“读万卷—清代内府刻书珍藏展”[6]为例,主色为朱红色与暖褐色:红色是故宫的代表色彩之一,展览对象内府刻书来源于故宫武英殿;暖褐,则来自木质、纸张等的色彩。同为中国传统色彩的朱与褐,也兼具暖色调的基本属性,温和雅致,辅以金色、藏蓝、象白调和(图2)。

微信截图_20230227103403.jpg

图2 “读万卷—清代内府刻书珍藏展”配色方案

       色彩作为设计中的一部分,能有力地传达情绪、质感、氛围、主题等,它不仅仅是一种颜色,还是可以被物化成具体象征意象的符号。在心理、文化、社会、环境或历史因素相互影响下,这些因素常常影响人们的使用习惯、偏好或是诠释。相比于文字准确清晰的表达,色彩的形容是相对模糊的,甚至每个人因为自身生理、心理的独特性,会对色彩产生不尽相同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相对独立的。虽然我们无法确定颜色究竟是如何作用于观众体验的,但是设计者仍可以通过对色彩的试验、探索,优化展览设计中对色彩的把握。




以何:色彩设计的表现手法

       色彩设计是利用色彩特性和对比调和规律,形成一定的视觉引导,并从视觉、心理上诱发观者产生特定情绪,进入色彩意境,从而产生共鸣,理解主旨意图[7]。人们对颜色往往带着浓厚的主观意识,在美术学、设计学中“12/24色环”是色彩理论的基础,显示了不同色彩之间的关系,或互补、或邻近、或相对……也为创作、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设计者可以根据“色环”等设计法则在展览设计中更好地运用色彩。

       以人类对颜色的感觉为基础,研究者建立了HSB模型,描述了颜色的三种基本特性:色相、饱和度、明度(图3)。

微信截图_20230227103403.jpg

图3 色环、HSB系统模型



       H (Hue)=色相。反射自物体或投射自物体的颜色。在0°到360°的标准色轮上,按位置度量色相。在通常的使用中,色相由颜色名称标识,也就是色相决定是何种颜色,如红色、橙色或绿色。S (Saturation)=饱和度。饱和度表示色相中灰色分量所占的比例,它使用从0%(灰色)至100%(完全饱和)的百分比来度量。在标准色轮上,饱和度从中心到边缘递增。饱和度(纯度)决定颜色浓淡。饱和度越高,颜色越正,越容易分辨。B (Brightness)=明度。明度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使用从0%(黑色)至100%(白色)的百分比来度量。

       根据色环,大致可以有如下几种配色方式。

       (一)相似色配色方案

       在24色环中,紧邻或间隔60°以内的两种色彩。相似色的初衷是使视觉更舒适,因其颜色相邻,有渐变过渡不显突兀(图4)。

微信截图_20230227103403.jpg

图4 相似色配色及案例



       (二)单色配色方案

       单色可以不止是简单的黑白,色相相同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饱和度或明度来增加变化。单色配色让视觉更舒适协调、大方简约,明暗关系可强烈、可柔和(图5)。

微信截图_20230227103403.jpg

图5 单色配色及案例

       (三)三色相配色方案

       在24色环上,以120°为间隔角度取三色,具有一定对比,色相可以变换。一个颜色确定时,其他颜色的色相就固定不变,仅改变其明度和饱和度。色彩的对比使得画面鲜活和灵动 (图6)。

微信截图_20230227103403.jpg

图6 三色相配色及案例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