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宗教考古与建筑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2022-12-22 09:09:15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微信公众号

       日前,为总结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遗址研究工作进度,推动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研究,宣传湖北考古最新成果,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武当文物宗教事务局、武当博物馆承办的“武当山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汇报会”在武当山以线下线上方式召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龙宫遗址经过两年多的系统考古发掘,目前已累计出土文物1000余件,遗物年代最早为汉。该考古发掘是全国宗教考古与建筑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微信图片_20221222092025.jpg
五龙宫遗址远景

       “五龙宫遗址考古出土的石质‘水简’为全国首次发现的明代皇帝敕命‘投龙’水简,简文内容与文献记载的明永乐皇帝命道教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在武当山举行道教‘金箓报恩延禧普度罗天大醮’的历史事件完全吻合,是明代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进行祭祀的重要实物。”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表示。

微信图片_20221222092025.jpg
“投龙”水简正面

       五龙宫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五龙村,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贞观年间敕建,宋元扩建,明永乐年间大兴,清代之后逐渐衰败,遂成为遗址。

       为配合五龙宫文物保护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至2022年对五龙宫遗址南区进行整体系统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

       经科学考古发掘,遗址内发现保存较好的院落、房屋、道路、水池、灶、石雕、水沟等不同类型的20多处生活、宗教类遗迹单位。其中,水池2内底部发现的五龙、龟蛇、火纹及玉兔捣药三组浮雕,跨越宋元时期,分三次雕凿而成,是湖北省内考古发现保存最好的宗教活动场所遗存。

       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介绍,五龙浮雕围合的祭祀遗址,是国内首次发现唐宋时期具有官方性质的“五龙祈雨”法坛,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对龙的崇高信仰,也是唐宋时期国家祈雨仪式中的重要实物佐证。

       五龙宫遗址出土遗物丰富,据初步统计,有陶、瓷、铜、铁、木、骨、石、琉璃等八大类1000余件。除大量勾头、滴水、板瓦、筒瓦、脊兽、脊筒等陶质和琉璃质建筑构件外,还有碗、盘、杯、碟、铜钱、砚台、烛台、镰刀、发簪等生活用器,另有少量的真武像、灵官像、水简、碑刻等宗教用器。遗物年代最早为汉(建筑垫土内发现有汉砖),偶见宋(金),多为明清,延续至民国。

微信图片_20221222092025.jpg
铜鎏金真武像头

微信图片_20221222092025.jpg
清初霁蓝釉杯

微信图片_20221222092025.jpg
道家八边形法印

微信图片_20221222092025.jpg
明早期绿琉璃天马

       武当山是道教仙山福地,五龙宫历祠、观、宫三个发展阶段,跨越唐宋元明清多个大一统王朝,对研究道教名山武当山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道教发展史有着重要价值,对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也有着重要意义。

       专家认为,五龙宫是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等级最高、遗迹保存最丰富的明代皇家道教宫观遗址,是宗教考古与建筑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五龙宫宫内建筑集皇家宫殿与道教宫观于一体,融建筑于山水之间,其选址与建筑布局高度契合中国古代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利用精湛的建筑营造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建筑典范和杰作之一。

       在考古学、文献学的研究基础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开展建筑考古复原与研究,与安徽大学、浙江大学开展建筑和造像材料研究,与四川大学开展宗教学研究,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深化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和科学支撑。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