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堡承载的长征红色记忆

2021-03-01 11:14:02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微信公众号

        宁夏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黄土高原上独具特色的文化遗存——古城堡,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堡子”。这些堡子用黄土夯筑而成,高高的城墙合围形成正方形的城堡,当地人世代在其中生息繁衍,孕育出了许多故事。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和陕甘、陕甘宁边区创建过程中,诸多堡子中留下了红军的足迹和革命故事,红军这段光辉的战斗历程与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宁夏整个革命斗争紧密相连,在中国革命和宁夏革命斗争史上,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豫旺堡、吊堡子、李旺堡、祁家堡子、关桥堡、将台堡便是典型代表,其中蕴含了红军战士血染的风采和宁夏人民热爱党、拥护红军、并肩战斗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见证。 

       1935年10月5日至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过宁夏到达陕北。1936年5月,中共中央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和迎接红军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合,决定西征宁夏同心、海原、固原等地。在西征过程中,发生重大战斗10余次,解放城镇10余座,开辟了纵横各200公里的陕甘宁新根据地。在新根据地党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充兵员,征集物资,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为红军一、二、四三大主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2.jpg
“抗战之声”雕塑
 
       一、豫旺堡中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抗战之声”。豫旺堡是同心县境内始筑于元代的著名古城,1936年6月,西征红军把总指挥部设在豫旺堡城隍庙。期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乔治·海德姆(马海德)居住在这里采访前线红军,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中提到,他与彭德怀“坐在豫旺堡前县长的公馆里,一所两层楼的房子。”即本地人俗称的“高房子”,是在三个土箍窑洞顶上加盖的一间房子,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二层楼。斯诺在这里撰写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三分之一篇幅,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把中国工农红军和他在宁夏的所见所闻介绍给世人,让世界全面真实地知晓了中国共产党为寻求穷苦大众过上幸福生活而领导的革命事业和不畏艰辛进行的长征,引起了很大轰动,宁夏这片红色土地由此扬名中外。同时,斯诺在豫旺堡东面城墙上拍摄留下了一张名照,即“抗战之声”。在一个曙光初升的清晨,斯诺在堡中散步,看见东面城墙上有一队年轻的号兵迎着初升的太阳练习吹号,他即刻拿起相机,让队伍前面英姿飒爽的一名号兵面对飘扬的红旗吹响冲锋号,拍摄下了“小号手”,后来取名为《抗战之声》,成为《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照,这张照片拍出了中国人民反对法西斯的心声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 
       二、吊堡子里的军民情谊。吊堡子位于同心县城南42公里处,修筑于清朝末年,是当地商人马如昌的宅院。1936年8月底,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东南地区的基本作战方针》,命令红一方面军西出并南下,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创造条件,9月1日,西征红军总部由豫旺堡决定转移到吊堡子。堡子主人马如昌得知红军到来的消息后,积极支持,配合进驻。9月3日,红军首长和主力部队到达了吊堡子,马如昌十分热情地迎接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住进堡子中。9月4日,徐海东骑着大骡子参会,彭德怀特设西瓜宴招待。9月5日,在堡内召开了红一军团连以上干部政治会议,彭德怀、邓小平、徐海东、左权、聂荣臻、陆定一等出席,时任红军总部政治部主任的杨尚昆专程从瓦窑堡赶来,传达了中央指示。至今堡子中还传颂着红军的故事,马如昌的孙子马生俊完好地保存着彭德怀睡过的床,村民在将领合影的空地建了一个名叫“怀平”的小广场,传承讲述着革命年代军民如一家的深厚情谊。 
       三、“万全师”巧放孔明灯智取李旺堡。李旺堡位于海原县境内,是古代丝绸之路原(州)灵(州)大道上重要关城。1936年5月,李志民调任有“万全师”之称的红81师政治部主任,7月下旬,81师奉命进到甘肃、宁夏交界的甜水堡待命,9月上旬,围攻李旺堡。李志民建议采用军事压力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战略方法,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一面积极准备攻城,一面发动群众,利用风筝、“孔明灯”和弓箭飘送传单,并组织宣传队抵近城墙宣传,最终迫使敌人撤出李旺堡。就这样,红军不费一枪一弹智取李旺堡,创造了政治攻势克敌制胜的成功战例,得到了毛主席的电报表扬。 
       四、祁家堡子内红军的革命宣传标语。祁家堡子,位于海原县黑城子,是当地土豪祁雨仓的住宅。1936年8月,西征红军在堡子中驻扎20多天,部队宣传战士在堡子中房屋外墙面和堡墙上写下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交租不交粮,打土豪分田地,牛马衣服分给农民!”“红军是人民的军队!”“联红抗日!”“三打三救,打到日本救中国,打到卖国贼救国家,打到土豪救穷人”等革命标语,宣传革命和党的抗日主张,使当地百姓认识到了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9月初,红一军团奉命撤离南下迎接红二方面军,祁雨仓返回堡中,看到红军留下的标语,下令让长工铲掉,长工为保护标语,用麦草拌泥把墙体上的标语覆盖后再抹上石灰,致使标语得以保存。1974年,宁夏博物馆将这些标语揭取保存,现在“红旗漫卷”的红色陈列中展示。 
       五、关桥堡中召开的红军重要会议。关桥堡因宋西夏时期在今贺堡河上建有官桥而衍变得名,位于海原县城东北30公里处,是同心、海原往来的要隘。1936年6月, 红十五军团团长徐海东命令七十三师先头部队,占领了海原县高崖、关桥堡,8月初,西征总部计划迁到海原县的关桥堡。10月22日,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10月31日,彭德怀率野战司令部移至关桥堡。11月1日,三大主力红军领导人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贺龙、彭德怀在关桥堡内的清真寺召开会议,史称“关桥堡会议”,会议研究了打击胡宗南的军事行动,决定三个方面军的指挥权统一归属前敌总指挥调遣。关桥堡会议是红军西征过程中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统一了部队的指挥权,迫使张国焘失去部队指挥权,红军的力量得到加强。
 
微信图片_20210301091511.jpg
将台堡会师纪念碑
 
       六、将台堡会师结束了伟大的红军长征。将台堡修建于宋代,位于西吉县将台乡明台村。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地、红军长征的结束地和新时代长征的出发地。1936年9月13日,红一方面军由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率部进驻将台堡,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其间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军地工作,为会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红二军团到达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主力第二师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领导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并红六军团首长陈伯钧、王震等和红一军团领导人左权、聂荣臻、邓小平并红二师首长杨得志、萧华等参加了会师。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将台堡革命旧址向红军长征纪念碑敬献花篮,发出了“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为将台堡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将台堡成为新时代长征的出发地。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