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管窥古罗马服饰文化

2021-01-25 12:22:48

       坐落于苏州高新区的苏州博物馆西馆计划于2021年正式对外开放。西馆的一大亮点是将开辟专门的空间来展出世界文化艺术,使观众能欣赏到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作为西馆开幕展,来自大英博物馆的“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将展出200多件大英博物馆的珍贵收藏。作为古代世界最重要的文明之一,时至今日,古罗马依然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罗马城发源于公元前九世纪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中部,起初只是几个村庄部落的集合,随后逐步征服西欧、北非和近东地区,最终占领了广阔的土地,成为雄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曾覆盖五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统治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一亿人口。古罗马服饰在罗马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受古希腊影响很深,但又兼具自己的特色,其中以托加、丘尼卡、斯托拉、帕拉等最具有代表性,并对后世的服饰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其他国家、民族一样,古罗马也试图通过服饰这一符号传递其特定的意义。

       服饰被用来定义社会身份,而性别身份可以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会身份。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服饰确立起社会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局面。托加是最能体现古罗马男子服饰特点的服装。托加,又称罗马长袍,由大羊毛织物做成,早期呈长方形,后来为了穿着方便,改成半圆形,兼具披肩、饰带、围裙的作用。在古罗马,托加成为了罗马人的身份象征。一般情况下,只有男子才可以穿托加,女子是无权穿着托加的,没有罗马公民权的人(如奴隶和外邦人)更是被禁止穿托加。特定的服饰象征特定的性别身份,一旦被认可,这些服饰就会成为社会中的代码,人们对其进行编码,使社会成员能够彼此交流性别身份。值得注意的是,在罗马,只有以下几类人才被允许穿托加。一是一般的罗马公民(只有罗马男子才有公民权,女子不属于公民),可以穿没有任何装饰的普通白色托加;二是所有高级长官,包括统帅、执政长官、检阅官等官员,可以穿有紫色边饰的托加;三是竞选官吏的人所穿的“候补者托加”,多为身经百战的军人;四是最高级长官、独裁官在葬礼、节庆等场合穿着的托加;五是凯旋将军和皇帝本人所穿的刺绣托加;六是祭祀官、皇帝和占卜官所穿的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地位的装饰托加。罗马法规定,能够担任上述各个职位的人,均为男子,女子不仅不得担任各项要职,甚至不属于罗马公民,因此无权穿着托加。在这里,服装成了性别差异的视觉标识。但据记载,在古罗马时代,也并非所有妇女都被禁止穿托加。在共和国时期,妓女可以穿一件表示她们职业身份的粗毛料托加;在奥古斯都时期,通奸的妇女也必须穿托加。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妇女也拥有可以穿托加长袍的机会,但不同于男性中身份越高贵所穿的托加越奢华,女性中身份越低贱越卑微才穿着质量低劣的托加。服饰成了区分男女性别身份、社会地位的重要符号,揭露出社会中的性别歧视,使男性获得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却使女性成了被支配的对象。

微信图片_20210125122606.jpg
 
       身穿托加袍的罗马男子大理石半身像,以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的马可·奥勒留为蓝本。高83.15cm,制成时间约为公元140—150年。1805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董事会版权所有

       同罗马男子所穿的托加罩袍相对应,罗马女性所穿的传统外衣名叫斯托拉。斯托拉起源于古希腊的服饰希顿,通常由亚麻、棉布或羊毛制成,其实就是一条可以外穿的长褶裙,套在内衬外面,主要是古罗马已婚妇女的传统服装。另一种深受罗马人欢迎的服饰叫作丘尼卡。丘尼卡并非罗马人首创,而是来自伊特鲁里亚,最早的丘尼卡仅作为内衣使用。丘尼卡男女皆可穿戴,只是在长度上做出了区分。男子的丘尼卡衣长及膝,而女子则衣长及踝,行动起来更为不便。在西方社会传统文化中,女性总是被期待着要保持被动、安静、顺从的美德,因此着装相较于男性也通常更为宽松、纤长,装饰更为繁复,使女性难以外出从事各种工作,始终处于“被凝视”的地位。而男性则被期待着更强壮、独立,具有侵略性和盛气凌人的气质,因此着装上也更为简洁,使男子方便外出工作,显示其支配、主动、自信的心理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在古罗马时期,即使男女两性的着装形式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人们只需在着装上进行细微的修改,就可以清晰地交流性别差异。

微信图片_20210125122606.jpg

       罗马女性大理石身躯雕像,高约1.82m,超过正常人的尺寸。女子身穿丘尼卡,外罩斯托拉,刻画的可能是一位皇后或者女祭司。制成时间约为公元1世纪,1857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董事会版权所有

       服饰在人们社会阶级身份的建构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古罗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等级,不得逾越,否则将会被判处重罪。古罗马居民大体上可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两类,其中公民包括皇帝和元老等贵族,属于第一阶层;除此以外,公民还包括平民。公民享有公民权,受国家法律保护,可以参加政治选举和其他社会活动。非公民则包括奴隶和外邦人。奴隶的处境普遍比较悲惨,本质上只是用于社会生产的工具而已,并未被赋予尊严和权利。而外邦人受到强盛的罗马帝国的吸引,这些人虽然是自由民,但并不属于公民,因此也不享受公民特权。这一社会现实深深影响着罗马的服饰,使其刻上了政治、地位、等级的身份象征意义。

微信图片_20210125122606.jpg
 
       条纹玛瑙雕刻而成的宝石浮雕。一位妇女向左微微屈伸,正在帮对面男孩把所穿的丘尼卡脱下。高2.5cm,长1.7cm,制成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1872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董事会版权所有

       上文中所提到的托加,在帝国时期就运用了不同的颜色、装饰带和样式,来显示穿着者的阶级、地位和职业,使服饰成为权力的修饰符号。普通成年的罗马公民虽然可以穿托加长袍,但受经济条件约束和政治规定,他们所穿的托加是简朴而没有装饰的。参加竞选的人可以穿纯白色的托加,以使他们在人群中更亮眼。大部分古罗马贵族的服装颜色为深红、鲜红或乳白色,而高级长官可以穿镶有紫红边纹的托加。通过这些微小的装饰条纹和样式方面的不同,罗马社会达到了区分阶级和政治地位的目的(比如贵族或者官吏就会在自己所穿的丘尼卡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条纹,用宽窄来表示官阶的大小)。除此以外,凯旋得胜的将军和皇帝本人可以穿刺绣托加,即在紫色的托加长袍上镶嵌金黄色的边纹。帝国还制定了法律,对衣服的颜色进行了限制,除皇帝以外,任何人不得穿全紫色的衣服。在罗马帝国,紫色的使用被严格限定在上层社会。

微信图片_20210125123031.jpg
 
       白色大理石雕像,墓葬品。高73.8cm,长154cm,宽49.5—55.3cm,从右往左宽度逐渐减小。女子身穿丘尼卡和帕拉,梳着图拉真时期的发型,左手持一卷羊皮纸;她丈夫的发型可能是弗拉维王朝晚期或早期图拉真时代的样式。制成时间约为公元100—110年。1858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董事会版权所有

       还有一些服饰种类是只为特定阶层所穿着的。比如一种名叫拉塞鲁那的斗篷,它是从北欧地区引入的一种很实用的防寒短毛织衣物,最初只为士兵和下层阶级所穿。一直到了帝国时期,人们才因为它的方便实用开始大规模普及,上层社会、普通市民和军人等社会各阶层都开始穿着这种斗篷,上层社会还会在上面装饰刺绣和边纹。还有一种叫作佩努拉的服饰,类似于现在我们使用的套头式简易雨衣,最初也只在下层阶级中流行,用毛织物或动物皮革做成,在中间留一个开口,以便头能伸出来,是用来防寒、挡雨或旅行时穿的一种贯头衣。起源于希腊的罗马服饰,吸收了来自北非、东方等地的时尚,确立了自己的服饰风格,在颜色、样式等方面又更加多样化,表现出着装者的年龄、性别、经济、阶级、职业、个性,确立起他们在家庭、公众和世界上的地位,也成了现代时尚先锋们追逐的潮流。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