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白地黑花豆形枕断代新考

2020-08-25 16:47:19

文章来源:文博在线平台

        磁州窑的白地黑花豆形枕一直以来被大家习惯性定为金代,是因其造型与如意造型枕的演变以及装饰纹样相近,最相近的地方是枕壁上的卷草纹图案,枕面轮廓线如意形的构图,以及轮廓线内同样风格的绘画和文字装饰。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一直抱着存疑的态度,同时也搜集整理出了豆形枕的有关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认为这类豆形枕的生产年代应该定在元代。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从如意形枕和豆形枕的造型及装饰特征来分析时代

         首先,从金代如意形瓷枕演变说起。最早的如意形枕是以枕壁和枕沿一体塑模,以六个委角组合成如意形外廓的成型工艺,但成型的工艺采用的是上下合模,往往在枕的中间会出现明显的合口痕迹,如磁州窑博物馆收藏的白地黑花折枝纹如意形瓷枕(图1)。枕的装饰分枕壁和枕面两个界面,枕周壁绘卷草纹饰,枕面边缘以水藻题材绘出外轮廓线,边缘内侧以委角如意形绘三条粗细不同的如意纹,然后在轮廓线内的空白处或书写诗文或绘画花鸟等纹样。

微信图片_20200825165000.jpg微信图片_20200825165000.jpg

图1

        如意形枕出现在金代,有确切的考古材料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标准在不断提升,如意形枕的造型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是枕的体量悄悄变小;二是造型工艺逐步简约。如磁州窑博物馆收藏的白地黑花麒麟纹如意形枕(图2),在体量上与之前的如意形枕有了大大的缩减,但更秀气。再从枕的整体造型工艺上看,原来的枕壁与枕沿一体合模六委角成如意形,变成了盘筑式制作工艺。枕周壁呈圆形,独枕沿六个很浅的委角形成了如意造型,枕周壁绘卷草纹,枕面边缘用五条细线勾勒出如意形图案装饰,枕面内再作其他装饰。看上去,枕的如意造型不再张扬,但也不拘典雅之气。我们称这种造型的枕为小如意形枕,按时间延续应是金中后期的产品。

 微信图片_20200825170225.jpg

图2

       在小如意形枕之后,随即出现了豆形枕(图3)。豆形枕整体造型和小如意形枕有些接近,不同的是豆形枕的枕沿已没有浅委角如意形状,但在枕面内沿却画有如意形的轮廓画线,乍看上去也是小如意形枕的概念。再加上枕壁的卷草纹装饰和枕面内的绘画装饰还是那种味道,故大家还习惯地把这种豆形枕断代为金代晚期。

微信图片_20200825170440.jpg

图3

从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窑戳的不同变化来分析时代特征

       磁州窑瓷枕的装饰从早期的珍珠地划花开始,发展到金中后期的白地黑花(毛笔书法绘画)装饰,表明磁州窑的装饰艺术经历了一个质的跨越,而从瓷枕的造型多样化演变,从瓷器的器表划文字题款到瓷器底部“窑戳”的出现和变化,体现了磁州窑窑工在不同时期对产品“名号”意识的觉醒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追求。
      
首先,从窑戳变化来分析瓷枕时代。金代出现了大量的八角形枕、如意形枕、腰圆形枕等,瓷枕的底部出现了窑戳的标记。窑戳多以长方形“张家造”为题材,窑戳的款式有横款、竖款之分,有阴文、阳文之别,应是不同时代、不同作坊的标记。如白地黑花折枝纹如意形瓷枕,枕的底部有竖式“张家造”窑戳(图4),它是用窑戳模具直接印在了瓷枕底胎上,窑戳边缘没有任何装饰。同时期的磁州窑博物馆收藏的白地黑花牡丹纹八角形瓷枕底部带有横款“张家造”窑戳。不论是竖款和横款长方形窑戳,都应该是同一时期(金中早期)简易的设计形式。

微信图片_20200825170744.jpg

 图4                                                          图5                                                            图6

       金中晚期至元早期,窑戳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小的如意形枕、豆形枕、小的长方形枕上,开始出现了带有装饰的“张家造”窑戳。在原来的长方形“张家造”窑戳的基础上增加了莲花纹装饰,变成了上覆莲叶,下托莲花,中间有“张家造”的窑戳,但莲花装饰在长方形边栏内出现(图5)。随后,带有莲花纹装饰的“张家造”窑戳又有了微小的变化,整个窑戳的图案更加舒展,长方形由单边栏变为双边栏,莲花纹饰也出现在长方形边栏外,如邯郸市磁州窑艺术馆收藏的白地黑花《喜春来》豆形枕的窑戳(图6)。窑戳其实就是一种商标,从简单的窑戳标记到复杂的窑戳装饰工艺,符合产品生产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规律。

从豆形枕诗文装饰内容来分析时代

       磁州窑瓷枕宋金时期的装饰内容主要以唐诗宋词、花鸟鱼虫为主,而到了元代,以人物故事、婴戏、元杂曲为主的装饰内容代替了前期的装饰风格,故磁州窑瓷枕书写元散曲的很多,已发现的有《山坡羊》《朝天子》《红绣鞋》《落梅风》《庆东原》《人月圆》《小桃红》《喜春来》等。元代最流行的枕的造型是长方形,以上提及的元散曲装饰内容都出自长方形枕。以往认为,元代磁州窑瓷枕造型就只有长方形。
         笔者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邯郸市磁州窑艺术馆白地黑花《喜春来》豆形枕(图3),枕面上书写:“金装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喜春来。”这首元曲的作者是元代张弘范。张弘范(1238-1280),字仲畴,蒙元时期将领,名将汝阳王张柔第九子,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故,时年四十三岁。显而易见的是,这方豆形枕断定为元代更为确切。这就从以前的习惯性思维中打破了豆形枕为金代晚期的断代概念。从观台窑遗址发掘的地层标本中能看出,每一个时期器形的分类和变化都有一定规律,所以,同一时期造型相同的豆形枕时代也应定为元代。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