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旧址群整体性保护实践的探索

2020-07-21 14:17:48

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年6月28日

作者:姚迪

延安革命旧址,不仅包含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遗址”(含后续并入的共计14处旧址),更涵盖延安市下辖两区十一县范围内、保存至今的自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活动直至新中国成立的所有革命旧址,也可称其为延安革命旧址群。其数量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确认为445处。本文以延安革命旧址群为对象,通过对旧址群相关保护规划的编制过程的梳理,阐述延安革命旧址群的整体性保护实践。

整体性保护的意义

延安革命旧址的保护,自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后即已开展,延续至今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随着保护理念的改变,对旧址价值的重新发掘与认识,延安革命旧址的保护不再局限于个别旧址的点状保护以及对旧址建筑本体保护的关注,而是以同时期旧址群整体所呈现的历史氛围保护为侧重,更加关注旧址本体与环境相协调。

图片1.jpg

革命旧址总体规划

同时伴随着旧址展示利用与宣传、旧址安全防护与基础设施提升的全面升级配套,原本以国保、省保旧址为主的延安革命旧址点状保护体系已不能满足保护利用需求,需要对旧址密集分布的区域通过整体保护,统筹安排,以实现革命历史风貌的维护,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革命旧址的整体保护,将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战略高度,从坚定“四个自信”的战略高度,充分体现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重大意义。同时为合理利用红色革命文物资源,助力延安振兴发展,带动老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保护实践的探索

以一个市域范围内某一类型文物作为保护对象进行整体保护,最基础的措施就是编制区域性保护总体规划。

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受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委托,在陕西省文物局指导下,于2011年和2018年先后编制完成《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革命纪念地旧址总体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延安总规》)和《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

《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革命纪念地旧址总体保护规划》  2006年,规划编制启动。在对旧址进行实地勘察,查阅史料记载及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归纳整理、分析分类,形成旧址名录确定保护对象。旧址数目参考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进行调整。

《延安总规》中,对延安革命旧址的整体保护体现在:根据各区县辖区内旧址的价值、区位、保存状况、展示利用基础、保护管理等级的现状,对市域范围全部445处旧址实行分级、分期的保护措施;形成一心(宝塔区),两线(东西向、南北向交通线),三片区(北部、南部、东部)的总体布局。

其中片区的划分,以黄土梁峁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黄河沿岸石质低山丘陵地带等地貌特征为主要依据,兼顾片区内的旧址主题总结。

规划于2011年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审。这是全国区域性文物保护总规的良好尝试,也是延安市之后开展其他旧址群相关规划的基础。

《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  2016年始,为落实延安“建设新区、疏解老城、保护圣地”的城市发展战略思路,以建设“革命博物馆城”为突破口,建立符合革命旧址保护与展示的管理模式,加强革命旧址历史环境风貌的恢复和塑造,彰显革命旧址价值特色,充分发挥革命旧址保护在文化传承、生态建设、旅游发展、民生改善、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独特功能与重要作用,同时凸显革命文物在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中的作用,在已有《延安总规》的基础上,编制《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

规划编制初期,参考了赣南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修缮过程中的经验,拟以国保单位旧址为引领,带动省保、县保单位旧址及未定级旧址,形成区域联动,为申报保护利用项目奠定基础。

为实现各片区均有国保单位引领,本轮规划对《延安总规》原规划分区进行调整:西部片区以吴起革命旧址为带动,突出长征主题;以瓦窑堡革命旧址为带动延长、延川结合东征主题,形成东部片区;原南部片区缩小后,依然以洛川会议旧址为核心。借此打破《延安总规》中以地形单元为依据的片区划分,确保了每片区至少一处国保单位旧址。

后经陕西省内姬乃军、汤彦宜等党史专家指导,认为各片区内的国保单位与其他低级别旧址的内在联系不足,形成项目带动牵强,对赣南经验的照搬借鉴仍需斟酌,应以旧址间内在关系实现联动作为修改方向进行完善,以寻找延安革命旧址群整体保护利用新的突破口。

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旧址价值的深挖,后期修改打破旧址分布的县域疆界,突破以地形、地域为依据的片区划分,注重对历史(尤其是党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线路的整理,进而归纳核心主题,以主题提炼项目。

在此思路的引领下,规划以延安革命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延安发生的影响中国革命的历史事件为核心,提炼出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所在地、全面抗战、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试验区”和“示范区”、转战陕北五个核心主题以及历史名人旧居主题,涵盖了陕西红色政权、中央红军结束长征落脚延安、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大生产运动”“延安窑洞育英才”等若干子主题,立体、多维地彰显了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同时,通过主题凝练,以延安现有十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总纲,串联起同主题下其他低级别旧址,从阐释主题出发提炼项目,以项目落地促进延安革命旧址群的整体保护。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也编制了落实两办意见的实施方案。2018年底,《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经延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结合规划的项目设置,延安从城市氛围塑造、旧址环境整治、博物馆建设及展陈、红色景区建设等多方面,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规划中对旧址分布密集的中心老城区(“三山两河”区域),采取疏解人口密度和建设密度,控制建筑高度,缓解交通和环境压力的基本政策。城区内宝塔山、凤凰山旧址周边占用旧址或建设在旧址周边保护区划范围内的机关单位以及银行、学校等公共服务机构,限期搬迁,违规建筑予以拆除,现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

图片2.jpg

图片3.jpg

规划还结合《延安市中心城区山体居民下山规划》,逐步拆除山体乱建平房、瓦房、简易房等不符合城市景观,遮蔽旧址本体的建筑,保留土窑洞、历史建筑、文保单位及公共服务设施。桥儿沟鲁艺革命旧址两侧东山、西山才得以重放光彩。桥儿沟革命旧址东、西山旧址保护维修工程也荣获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小  结

经过摸索实践,得出延安革命旧址群整体保护的思路和经验,即一定要找到适合本地区旧址群进行整合的锲入角度,这个锲入点可以是片区、线路以及主题等。

以延安革命旧址群为例,以地形为基础的片区划分,不能确保片区内的旧址有充分的内在联系,也忽视了革命年代革命活动的流动性。以线路进行整合,西北革命根据地旧址与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期间旧址,均是面状铺开分布的,难以形成清晰的线路。只有主题的凝练,能够打破县域、时间的限制,将一定区域的同一主题下旧址进行整合,从而在旧址修缮、旧址安全、环境整治、展示利用和旧址管理等方面,构建一个较为合理和可行的整体保护与利用的执行框架。在此框架下,合理设置保护与展示利用项目与切实落实经费诉求,延安革命旧址群的整体性保护,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图片4.jpg

图片5.jpg

延安革命旧址群的整体性保护,将以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中国革命精神标识为引领,促进延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落实,重塑当代延安革命文化自信与时代精神自信,以服务“四个意识”的高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延安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探索新的模式与道路。

(作者单位: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

 

专题策划:遗产编辑中心

编辑:张洁唯

初审:张怡

审核:李政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