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用匠心呵护遗产 以文化滋养社会

2020-07-13 13:49:44

来源: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年7月10日

作者:李瑞

庄严神秘的彩塑、灵动跳跃的九色鹿、衣袂飘然的飞天……敦煌莫高窟内,游客们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感受着千年历史文化宝库的璀璨魅力。

“敦煌文化绵延千年,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地走进大众,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一直在努力。”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表示。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多年来,敦煌研究院一直秉持着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的理念,为全面小康筑牢文化根基。

图片1.jpg

敦煌莫高窟第420窟

图片2.jpg

 莫高窟第158窟

营建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至今留下了700多个石窟,包括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历经千年的敦煌艺术,身处此中可以感受到历朝历代不同艺术风格的流变,不同思想文化的交融与互动,不同时代的艺术变革与创新。千年时光的风云际会,岁月长河,在莫高窟沉积下无数艺术的结晶,闪耀着灿烂的丝路文明之光,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特色研学

体验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莫高窟内,在数字化修复现场,一群青少年神情专注地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沉浸在莫高窟的“知识长河”里。

图片3.jpg 

莫高学堂

这群青少年正在参加 “世界遗产与青少年”研学项目。2019年6月开始,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推出了这个研学项目,旨在帮助青少年认识世界遗产,增强青少年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亲身领略世界遗产的魅力。

“特别值得一看,非常棒的研学体验,如果可以我还会再带孩子参加一次。讲解员讲得很细致,通过参观壁画修复现场学习到了文物修复知识,很棒!”一位参加“世界遗产与青少年”研学项目的孩子家长留言道。

2019年11月,敦煌研究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遗苏州中心授予“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

图片4.jpg 

“霓裳佛国 摇曳唐风”的敦煌壁画服饰体验课

天衣飞扬,满壁灵光,华丽典雅的唐朝女性服饰不仅能展现出唐诗中的意境美、造型美,更能让人领略到大唐盛世的千年遗韵。在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策划推出的“霓裳佛国 摇曳唐风”敦煌壁画服饰体验课程中,学员们身着盛世华衫,佩戴精美发饰,将敦煌华彩穿在身上,感受丝绸之路上的浪漫绮丽,感受内心深处爱与美的召唤。

每个看过莫高窟的人都不禁会问,壁画是如何绘制的?彩塑是如何诞生的?如何让这些历经了千百年风沙洗礼的石窟寺艺术继续存在下去?

图片5.jpg 

“莫高梦•泥坯典藏”手作体验课

在“莫高梦·泥坯典藏”课程中,敦煌研究院资深讲解老师详细讲解演示泥坯制作过程、探究敦煌壁画中颜料的使用、讲述壁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指导学员们在泥板上体验绘制壁画、给壁画上色。手作课程的体验,可以让参与者用自己的理解将敦煌壁画重现,感受敦煌壁画的美与力量。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深度挖掘敦煌文化的价值和内涵,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一年多来,敦煌研究院相继推出‘莫高学堂’‘念念敦煌’‘世界遗产与青少年’‘莫高梦·泥坯典藏’‘霓裳佛国 摇曳唐风’等多项独具特色的研学项目,让游客在旅游参观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敦煌艺术的无穷魅力。”

不忘为游客热忱服务的初心

敦煌艺术的灿烂多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每年的暑假,敦煌莫高窟都会迎来参观游览的高峰。

如何在满足人们参观需求的同时,做好服务工作?

基于常年游客接待工作和不断完善的服务意识,在应对客流高峰的过程中,敦煌研究院经验十足。工作人员通过“观影+实体洞窟参观”的有效对接,在保证参观秩序、文物安全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以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的人性化服务和饱满的服务热情,不断提升着游客的参观体验。

在敦煌研究院数字展示中心有个建议本,里面记满了游客对敦煌研究院人性化服务的赞赏与感谢。

“莫高窟的人性化服务令人惊喜、感动。我曾打过12个电话,每次接待的工作人员都耐心细致、和蔼可亲。400电话是莫高窟优质管理的门面,也是化解游客问题的枢纽。高效率、优质的服务对普通游客来说真的太好了!”一位天津游客在建议本上写道。原来,来自天津的两名75岁以上的老人,想在有生之年参观一次莫高窟,但是在网络预约购票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在手机和电脑轮番操作失败后,他们拨打了莫高窟参观预约咨询电话。经过工作人员的细致引导,两位老人终于顺利购买了门票,如愿参观了莫高窟。

2019年6月12日,一位名叫施长升的游客在建议本上留言:“在数字展示中心2号影院不小心把手机掉在椅子下面,在我万分焦急找手机的时候,接到了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我手机已经交到工作台,特别感谢工作人员好人好事的行为,感恩!”

在这里,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翻开《失物招领确认簿》,每一页都记录着游客找回物品的登记信息,既有背包、钱包、笔记本电脑、金银首饰、收据发票、身份证及银行卡等贵重物品,也有水杯、衣服、雨伞、帽子等生活用品,找回物品数量共计5000多件。据统计,目前失物招领处已帮助上千名失主找回丢失物品,为游客挽回损失数十万元。打开《游客来电登记表》,每一句话都记录着游客参观莫高窟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每个回复都凝结着敦煌研究院为游客热忱服务的初心。

将敦煌文化研究成果分享于民

随着莫高窟参观游览人数的持续攀升,对十分脆弱的壁画和彩塑构成了威胁,而拥挤的人群让游客的参观体验及感受亦随之每况愈下。

赵声良介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开放与莫高窟保护的矛盾,在保护洞窟文物的同时给游客提供较好的参观体验,在国家和甘肃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敦煌研究院建成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以数字化为基础,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展示手段,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虚拟洞窟场景,使游客感受身临其境的参观效果。同时,也让游客在参观实体洞窟之前,对莫高窟遗址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自然风光以及洞窟开凿、壁画彩塑制作等诸多信息有初步的了解,使游客的整体参观体验得到量的充实和质的提高。

自2014年8月莫高窟开放新模式实施以来,参观秩序、洞窟内微环境以及窟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物安全更有保障,游客参观体验满意度稳步提升。

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一直是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而数字科技的发展使这个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图片6.jpg

数字敦煌

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敦煌研究院首次向全球免费提供敦煌石窟30个精品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图像及全景漫游。30个经典洞窟,涵盖南北朝至元10个朝代,4种石窟建筑艺术形式,多种题材及艺术风格的壁画和彩塑。用户在浏览欣赏精美石窟艺术同时可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还可以随意检索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应用VR互动,了解整个洞窟的空间结构和主体内容。

同时,依托敦煌艺术,敦煌研究院利用新媒体平台策划推出《敦煌岁时节令》《吾爱敦煌》《和光敦煌》《敦煌说》等系列创意产品。

图片7.jpg

敦煌岁时节令

《敦煌岁时节令》系列作品将中国传统节日及二十四节气与敦煌壁画、塑像、出土文献等资料相结合,以“传承、人文、诗意、生活”为核心理念,巧妙而富有趣味地将古人的智慧成果引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使传统岁时节令别具人文内涵,让传统文化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该系列作品以清新独特的视角受到大众欢迎,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19年度入围项目。

图片8.jpg

和光敦煌

而《和光敦煌》系列短视频,以全新视角呈现敦煌壁画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充盈的美学价值,将敦煌壁画与典雅的音乐、动人的文字、深入的壁画解读融合,让受众与敦煌文化艺术能够随时随地展开一场“近距离对话”。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敦煌研究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推出一系列举措,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图片9.jpg

云游敦煌

用户动动指尖、足不出户,就可以从艺术类型、朝代、颜色等维度近距离领略敦煌石窟艺术风采,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推出的“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多方位展现了敦煌文化的神秘魅力。小程序自2月20日上线以来,收获了超1600万的阅读点击量,并荣获2020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

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榆林窟、炳灵寺石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寺六大石窟辉煌灿烂的艺术荣光,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以直播的方式进行了全景呈现。从石窟开凿营建,到佛教艺术代表作,从文物数字化,到塑像壁画临摹,直播将敦煌研究院多年来保护、研究、弘扬工作的重点一一呈现。优质文化内容的展现受到观众热捧,直播同时在线观看量超2000万人次,收到近3000条好评。

除此之外,利用数字资源,敦煌研究院还推出了“‘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线上活动,创新敦煌文化传播方式。

“敦煌文化历久弥新,现代科技让敦煌文化有了更多的呈现方式,也展示出了它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赵声良说,“敦煌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把敦煌文化的研究成果分享于民众。”

div>